云南红河:推行“中介回引”模式促进家门口就业
家门口能否找工作?答案就在“产业园”。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按照盘活一批资源、招引一批小商、促进一批就业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中介回引”模式,通过劳务中介公司牵线搭桥,引进广西贵港市外贸出口服装生产企业,在元阳县建设培训加工车间,吸纳返乡回流农村劳动力450人就地就业,有效破解群众返乡务工难、家庭增收难和“一老一小”照顾难的“三大难题”。
创新招商引企模式。2024年2月,红河本地劳务中介元阳县保收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在输送劳动力过程中,了解到广西贵港市德熙纺织厂有意扩大生产规模,立即与厂方负责人洽谈,创新招商引企模式,积极推介元阳县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德熙纺织厂到元阳建厂。德熙纺织厂负责人到元阳考察后,与元阳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园区免费提供场地、党组织输送劳动力、企业组织定岗培训”的合作模式,吸纳劳动力就地就业。“元阳营商环境好、服务质量高,当地具备缝纫技能的少数民族群众非常多,既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又能为当地经济作贡献。”元阳县德熙纺织厂法人程俊峰说。
创新资源盘活模式。为充分发挥元阳县人力资源优势,一期生产租用国有资产闲置停车场作为生产用房,县人民政府与广西贵港德熙纺织厂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二期生产由企业投资2亿元在本地建设占地25亩的元阳县德熙纺织厂。纺织厂出资修缮和购买设备,建设集研发、织布、制衣、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厂,拓展裁剪、缝合、质检、包装和后勤等多种岗位,一期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投产,提供就业岗位800,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创新带薪培训模式。2024年3月,纺织厂进驻元阳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培训加工车间,配备服装生产设备80套,由厂方派出技术和管理人员对返乡回流劳动力进行为期1个月的“带薪定岗”培训,培养储备一批服装缝纫技术人员。培训期间,纺织厂按照每日底薪+餐补+计件的结算方式支付工资,对单月个人生产量最高者发放绩效奖励300元。目前培训加工车间共培训劳动力9期450人,生产衣服25万件,产值750万元,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162万元。
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结合群众就业意愿,积极推行“党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企业+劳动力”的就业服务模式,乡、村党组织充分摸排返乡回流农村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家庭就业情况,已通过定岗培训的劳动力优先招聘进厂就业,并根据掌握技能情况和个人特长安排相应岗位,为纺织厂及其培训加工车间精准输送劳动力,实现入园即入企、参训即上班、结业即就业的目标。本地建厂将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600个,劳动力月工资平均可达4500元。“元阳县人力资源产业园将聚焦解决群众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等问题,持续做好入驻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打造好全省唯一一家以服务农村劳动力为主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元阳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班组组长李振兴说。